卷首語
1 云峰雙秀起 滋 蕪
藝術資訊
6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、書法篆刻、攝影作品展覽開幕
6 “喜迎黨的二十大——閩山青翠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作品展”開幕
6 “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”青島市美術書法攝影剪紙作品展開幕
藝術欣賞
7 李江海治印硯邊談藝錄
特稿
8 縱談新安畫派黃山圖題畫詩(續前) 滋 蕪
美術時空
10 朦朧美學在繪畫中的體現 王繼棟
13 后印象主義繪畫作品的圖式語言 周峻如
16 由客觀現實到主觀意識 郭美馨 莫德格
19 兩宋繪畫藝術探究 宋 安
人文研究
22 文化尋根:先秦禮玉的圖像藝術探究李曼雪 陳原川
非物質文化遺產
25 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化平臺中的藝術構建宗凱娜
28 高師美術教育在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
創新中的作用王 樂 王馨儀 李 澳
31 當代宋錦織造技藝工業化轉型熱傳播現象冷思考 孫志芹 李細珍
理論研究
34 視覺認知維度下的中西繪畫底層認知的鋪墊與貫通研究 檀梓棟
37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沈氏野竹齋抄本《畫鑒》研究 陳澤亮
41 近代美術家高劍父的閱讀情況探析 童順榮
44 高居翰的中國繪畫史研究方法探析 周 妮
47 我國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現狀與展望 翁春萌 張佳佳 吳雅歆
50 論“右軍內擫,大令外拓” 張慶仁
53 5G時代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趨勢 周 靈
56 我國高中美術教育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吳超燕
視覺設計
60 印花圖案設計及其裝飾符號在室內陳設中的應用 薛 娟 曹雅萍
63 湘西藍染紋樣在現代服裝中的創新設計 向開瑛
66 孟菲斯風格在現代電商網頁設計中的運用 吳荊陵 劉 潔
69 噪點肌理風格在商業插畫中的應用研究 繆冬昕 郁舒蘭
72 基于極簡主義理念的綠色包裝設計研究 彭 琳 唐昌喬
75 三星堆青銅器文化語意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研究 羅映雪 劉 潔
78 藻井紋樣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許 可 劉 潔
81 江南造物藝術與藝術設計的融合及發展路徑 馮慧琳
84 綜合材料在多媒體兒童繪本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魏詩瑾
87 線上展覽中的虛擬性空間構建分析 梁曉晴 馮 薈
91 基于建構主義原真性視角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 程文婷 歐陽蘭蕙
園林與建筑
94 杭州私家園林發展脈絡與營造特色 王月瑤 陳 波
97 城市觸媒視角下歷史街區景觀更新設計探索 沈 瀟 張希晨
100 傳統繪畫視角下現代城市公園的意境營造研究 陳 瑤 洪 艷
103 論現代建筑的空間觀念 沈 靜
教學心得
106 課程思政視域下地域文化與藝術設計課程的融合路徑 王 贇
109 手工藝的德育意義及其與設計史教學的融合實踐 陳 晨 鮑 銳 王 柯
112 服裝設計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思政教育研究 孔凡棟 曹超嬋
115 “互聯網+”背景下的山水畫教學模式 蔣高軍
118 新文科語境下二維動畫實踐教學改革探究 張 黛
121 平面設計技能競賽促進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 謝 迪
124 新時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治理機制改革探析 馮馨樂
127 “課崗并軌、育訓結合”模式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趙 安
130 非遺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錢 俊
133 以審美為牽引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陳 朋
137 高中美術鑒賞學習單設計與應用探究 鄒 沁
140 閩南鄉土建筑藝術融入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 鄒泉安
143 當代藝術與初中美術教科書的融合 劉煜民
146 在中職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金小琦
149 “互聯網+美育”:信息化助力美術特色課程的開發 張 桐
152 慕課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對策分析 楊愛霞
155 “雙減”背景下構建校內“4+X”素養課堂的美育途徑與實踐研究 曹曉嬌
158 初中美術教育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徐 瑗
161 核心素養背景下“紋樣與生活”閩南文化主題單元教學與作業設計實踐 陳容容
164 核心素養指導下的美術課程逆向設計研究 王若雪
167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美術情境教學探究 王秀軍
170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 張少欽
173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育路徑研究 梁喬雅 郭殊雅
176 初中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 華鳴亞
179 基于海滄地域文化的初中美術單元化校本教學實踐研究 馬 騰
182 圖像學在初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王 芳
藝術菁英
185 張瑩作品
186 陳曉燕作品
187 張微作品
188 張玲作品
封面:夜間露天咖啡店/凡·高
封二:公益廣告
封三:征稿啟事
封底:雙峰插云/王大川
|